满族,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,人口数居第二位。其历史起源于东北,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以及后来的挹娄、勿吉、靺羯和女真。唐代建立振国、渤海圆;辽化曾起兵反辽建立金朝,取代北宋王朝;明代,万历十一年起,统一女真各部后,建立大金国(后金);天命十一年改元天聪,天聪十年(1636年),改国号大清,建元崇德。
满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,确立了中国的版图,增加了人口,发展了文化。
从历史角度看,满族及其先民都属于先秦时期的肃慎族系,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之一。在历史进程中,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,形成了本民族特质鮮明,符合国家繁荣、民族发展和时代进步要求的优秀传统文化,形成成了自己的民族精神。也就是在思想意识、思维方式、民族性格和心理状态等方面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特点,对于维护民族团结、促进民族发展上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那部分文化。
关于满族的优秀传统文化,不少专家学者都有过论述,如中央民族大学余梓东教授曾发表《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弘扬满族优秀传统文化》一文,文章提出满族精神是满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与核心。文章认为,满族精神具体包括:精忠爱国、报效国家的精神;海纳百川、团结一致的精神;积极进取、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;博采众长、学习先进的精神;和谐自然,注重生态的精神等五种精神。
文章指出:任何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生态环境,或者都依赖自然生态环境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民族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发展,民族才能够真正可持续发展,这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规律之一。满族在长期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,在与自然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,逐渐形成了大自然是民族得以生存与发展基本条件的尊崇自然、和谐自然、注重生态的精神,这对今天开展满族乡村振兴事业,实现满族乡村健康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…
他在这篇文章中,还就满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问题做了论述。他认为,满族优秀传统文化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宝贵遗产;是满族发展繁荣的精神动力;是各民族文化共享的宝贵财富;是实现中国梦的珍贵借鉴;是发展民族文化产业重要资源。
要实现弘扬满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满族乡村振兴相互促进,就必须努力实现从战略部暑到实际成效的转变、从专家的学术成果到实际成效的转变、从文化塑形到文化铸魂的转变、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观念的转变、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的转变等五个方面的转变。